查看原文
其他

转型与机遇 | 地产困局下,如何驱动实现“碳中和”?

地产设计 地建师 2023-02-06

关注地建师

对接优质资源

参与高品质行业活动

帮助您和您的项目获得更广泛的业内认可

最新资讯

Information

年度活动

Annual Event

 系列专题 

Thematic



行业背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责任,中国积极践行《巴黎协定》,力争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绿色建筑如何助力碳中和实现呢?作为大体量城市开发的地产企业,又是在如何积极面对呢?

 

本期《转型与机遇》,地建师邀请到以下行业嘉宾进行互动访谈:



田九坡

中国金茂副总裁


中国金茂的绿色科技转型无疑是行业内成功案例。推出的12大绿金科技,更是从细节上为人服务打造到极致。


范逸汀

旭辉集团副总裁

首席产品官


旭辉作为地产民营企业,无论是资产稳健度还是产品创新和交付能力,属于行业中的一匹黑马,一路驰骋而来。


陈栋梁

前朗诗集团总建筑师

AIARCH禾筑科技创始人


朗诗绿色地产一直以开发绿色科技节能住宅著称。朗诗布鲁克酒店,是由朗诗绿色地产投资建设,中国人投资建造的第一栋德国标准与认可的被动房。


任军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天友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研究院院长


作为建筑老八校教授,长期致力于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打造的近零能耗房子——“零舍”在一条推广 下,在业内和普通民众间引来巨大反响。


赵戈平

BRE英国建筑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


始创于1990年的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之一。



# 地建师 对话 #




# 地建师 对话 田九坡

DJSER

田九坡 | 中国金茂副总裁

-

地建师:中国金茂的绿色科技转型无疑是行业内成功案例。中国金茂何时开始坚定绿金战略目标?其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田九坡:中国金茂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自2011年起即将绿色战略作为公司主战略之一,2017年,中国金茂升级绿色战略,提出“臻绿品质”的绿色新模式,从生态城市、生命建筑、“零碳”运营三个方面,涵盖了开发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致力于树立中国城市运营绿色典范。截至2020年,累计获得绿色类认证或标识219个,连续多年位居地产企业绿色影响力排行榜头部排名,并成为首个获邀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的房地产企业。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遇到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希望,是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可以使房企能够更坚定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地建师: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金茂在“碳中和”目标下,未来会有哪些布局和发展方向?


田九坡:中国金茂将以金华未来社区为试点,打造中国金茂首个城市运营碳中和示范区,引领绿色生活。中国金茂城市运营碳中和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绿色健康与智慧科技共同驱动,营造更聪明的城市空间来承载低碳生活方式。从规划维度通过科学规划理念打造生态城市,在建造维度全过程绿色建造高品质绿色建筑,在运营维度建立碳管理碳增值平台,碳中和愿景贯穿城市运营全周期。金茂的碳中和城市将对社区中的不同空间进行打造,将居住空间打造成科技人居、低碳社区,将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办公空间打造成自愿减排的人文空间与科创空间,将休闲公园、生态林地打造成生态碳汇的共生空间与开放空间,共同形成可感知的零碳生活体验场景。


金茂低碳城市模型


金茂生活实验室  全电厨房


-

地建师: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领跑者,您会给其他地产行业公司哪些建议?


田九坡: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明确,我国各系统、各领域的碳中和实践正式进入行动期,城市是创新技术的试验场,是用户场景的变革场,发展绿色科技产业以及技术创新是推进城市运营碳中和的重要力量,城市是生产生活的文化场域,“人文城市+生态城市”下的城市建设承载生产、生活、文化理念及需求的转变,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城市、低碳建筑是未来必然趋势,各大房企应做好低碳城市布局,做好建筑低碳技术的前置研究。




# 地建师 对话 范逸汀

DJSER

范逸汀 | 旭辉集团副总裁/首席产品官


-

地建师:旭辉作为地产民营企业,无论是资产稳健度还是产品创新和交付能力,属于行业中的一匹黑马,一路驰骋而来。在碳中和的命题下,旭辉是否也会布局绿色建筑?目前有哪些措施在提前布局呢?


范逸汀:旭辉在2018年就发布了《住宅绿色设计标准》和《办公绿色设计标准》,已经开始在绿色建筑方面进行了布局。2020年发布了《HUMAN智慧健康生活2.0》对各产品线提出了明确的绿建评级要求和设计应选取的措施。2021年升级发布了《HUMAN智慧健康生活3.0》,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又加入了36项减碳降排的设计措施。目前正在联合上海建科院,对全集团2021年度的CO2排放量进行统计,近期还将完成集团双碳规划和实施路径的编制。同年3月28日,旭辉与英国建筑研究院(BRE)签订了战略。    


核心价值

以人为本,践行人性化关怀。将空间功能场景多维统一,强调身体、心理、社交的多维健康,考虑家庭每个成员的需求,以科技为生活服务,将自然融入社区生活。


-

地建师:地产项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追求一定建筑设计美学,可是绿色建筑推崇科技技术。两者之间如何进行选择或者平衡?


范逸汀:建筑美学是产品的颜值,绿色科技是产品的血脉,两者并不矛盾。杭州旭辉都会山项目(BREEAM四星)、上海恒基旭辉天地项目(LEED金级)、北京华熙旭辉LIVE·五棵松冰上中心项目(超低能耗建筑)等都是旭辉在建筑美学与绿色科技方面完美结合的作品。关键是要选取客户能体验的技术措施和设计手法,其次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系统和实现方式(例如用空气源热泵替代地源热泵),再次运用集团战略采购平台也将大幅降低所选材料和产品的价格,实现成本可控。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绿色科技在方案设计之初,就要提前为建筑、室内、景观等专业的颜值进行考虑,在主要展示面上进行避让,成为“幕后英雄”。这样才能使建筑变得既好看又好用。


上海恒基旭辉天地(商业项目)获得LEED金奖


-

地建师:目前的建筑设计顾问公司,是否能满足旭辉未来的绿色需求?您对他们的团队结构,是否有优化的建议?


范逸汀:目前单一的建筑设计顾问公司能满足旭辉未来绿色需求的还比较少。因为绿色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融合建筑、机电、室内的多专业协同工作成果,需要三个团队的紧密合作。旭辉目前正在研发新一代的《HUMAN智慧健康生活4.0》体系,里面还涵盖了智慧、健康板块。因此对于建筑设计顾问公司的需求会更高一些。建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除建筑专业以外,还需配齐上述其他专业。在进行绿色低碳项目设计时,采用主任建筑设计师和副主任绿建设计师的工作模式,提升绿建设计的提前量和话语权,并进行全员的绿建培训,鼓励考取LEED AP等绿建设计认证资质,形成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了解绿色低碳的政策法规、熟悉绿色低碳的行业产品,能从经营提效的角度为旭辉实现绿色低碳目标。


杭州旭辉都会山(居住项目)获得BREEAM四星


-

地建师:申城设计院作为旭辉集团全资子公司,是否会成立绿色建筑板块的团队,配合旭辉未来的发展?


范逸汀:申城设计院已成立了绿色建筑板块,在上海、重庆、山东都有团队,能支撑旭辉全国项目的绿色低碳设计。该团队参与了HUMAN智慧健康生活3.0和4.0的研发,并协同智能化、机电施工图团队正在参与碳排监测平台搭建、光伏发电储能等绿色低碳课题的研发。未来还将扩展到咨询、设计、生产、施工、运维、改造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不仅为旭辉,也为有需求的其他房地产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绿色低碳服务。





# 地建师 对话 陈栋梁

DJSER

陈栋梁 | 前朗诗地产总建筑师

AIARCH禾筑科技创始人


-

地建师:作为从业近二十年绿建领军人物,一位深入了解科技地产全产业链的建筑师,您认为 “碳中和”将对中国地产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地产行业是否做好准备迎接“碳中和”?


陈栋梁:地产行业碳排放总量巨大,从地产开发到建筑建造,再到物业管理和更新改造,相关碳排放超过了全社会总量的一半,碳中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巨大挑战!地产行业在过去快周转为主的商业模式下,这方面的准备是很有限的,只是小部分企业做了一些探索,现在我们需要调转方向立刻行动起来!


-

地建师:你提到过绿色科技住宅成功率不到八成,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风险,主因在哪里?有何应对方法?


陈栋梁:建筑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参与方众多的复杂系统工程。在加入了绿色低碳的新目标后,有新产品、新技术、新供应商的加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累积冗余导致了最后的工程质量问题、客户体验不如人意以及经营目标未达成等风险。保证绿色低碳项目的成功,要有清晰的目标导向,并采取以终为始的全过程控制。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透明准确,然后是每个实施步骤的达成率保证。


朗诗布鲁克酒店
PHI & DGNB铂金双认证-全球夏热冬冷地区首个被动房项目


-

地建师:您曾是朗诗地产总建筑师,后来又担任了朗绿科技总裁;现在的您创建了禾筑科技,您一路从绿色地产-绿色科技-绿色数字化,这是出于什么样的思考?


陈栋梁:我学的是建筑设计,2006年我加入了朗诗,参与了绿色科技住宅从国外引进技术本土化以及不断迭代升级的全过程,建立了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科技与设计双驱动的建筑产品观。2015年开始,我带领朗绿科技服务了全球的几百个绿色建筑项目。我们团队也从100多人发展到了将近600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技术人员的经验积累速度远远不足以跟上绿色需求的发展速度。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需要依靠数字化,才能高效地把过去20年的项目经验,转化为工具,让更多的绿建项目顺利上手、成功完成,为中国实践碳中和贡献我以及我的绿建专家团队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我创建禾筑科技的出发点。


-

地建师:禾筑科技提供的工具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陈栋梁: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基于大量项目实践数据的AI智慧绿建助手,大幅度降低从原来功能性设计到低碳项目必须要兼顾性能化设计的技术门槛,可以非常方便地成为地产开发商、方案设计师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的绿建小助手。对于负责低碳绿建的工程师,利用我们这一个平台助手,将大大减轻评估的工作量,提高准确率。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工具平台还为地产操盘者,在项目开发的初期提供绿建项目定位和策划。这个小助手专业经验丰富、记忆力超强,还任劳任怨、随叫随到,提供自助的智能服务!同时,我们平台也联合了数十位经验丰富的绿建工程师,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欢迎大家到我们的碳中禾绿建平台aiarch.cn体验!



点击了解更多  碳中禾绿建




# 地建师 对话 任军

DJSER

任军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天友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研究院院长


-

地建师:作为建筑老八校教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呢?能和我们谈谈,目前中国绿建水平和世界水平的差距在哪里吗?


任军:我是从2008年因为天津生态城的规划和建设而开始进行绿色建筑领域的设计实践和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西方国家开始萌芽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索拉里首先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而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研究绿色建筑,在2006年制定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正式进入到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建设、试点普及的阶段。我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绿色建筑建成量。至于差距,我个人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的精细化不足,在某些程度上是不能满足绿色建筑对精细化施工的要求;第二,绿色建筑产业化不足,无论从建材、工业化生产、建造方式等,还都和世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第三,绿色材料的节能性能和节能效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第四,在建成运营阶段绿色运营不足,建筑能否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和设备的运行标准实现运营,是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的核心,目前很多绿色建筑在运行中并没有达到我们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天友绿色设计中心(办公项目)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既有工业建筑绿色化改造”课题示范工程

第一届CREDAWARD地产设计大奖·中国-金奖项目


-

地建师:您如何看待绿色建筑的几个标准?英国BREEAM、美国LEED等国际绿建标准适用中国吗?


任军:从国际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来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提出自己的绿色建筑领域的标准,包括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等不同的标准。绿色建筑领域的国际标准有很多,如英国BREEAM,美国LEED,德国DGNB等。还有更专业领域的标准比如德国的被动房、瑞士的超低能耗房、意大利的气候房、以及美国的零能耗建筑标准等。具体到不同国家的标准,更多的是面向自己国家的地域气候及建筑行业使用的习惯和特点。比如说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从最初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这样四节一环保的理念,发展到了现在把节约资源与面向人的健康高效使用相平衡的高质量、高性能建筑的目标,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符合我们国家建筑行业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像英国BREEAM,美国LEED等这些国际的绿建标准是面向全球化的,也从品牌角度和技术角度,引领了全球各地的绿色建筑的发展。这两个标准,也是可以适用于我们国家绿色建筑。事实上,很多绿色建筑的建设,都会进行多标准的认证,在达到不同的绿色标准同时实现不同的品牌价值,以满足不同客户对可持续建筑的认知需求。


-

地建师:我们关注到,您牵头的近零能耗房子的“零舍”去年取得了业界和民间巨大反响。“零舍”的经验如何在地产行业被运用和推广呢?


任军:零舍是一座近零能耗建筑,它是按照我们国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国家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它的技术体系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替代这三个技术策略,实现了比现有节能建筑,进一步节能至60%-75%的幅度,达到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标准。近零能耗建筑在材料选用、建筑工艺和传统的节能建筑相比较高,所以它的成本也更高,近零能耗建筑的造价成本每平米比普通住宅要增加600-800元,这些增加的成本可以通过节能在7-10年左右回收。政府为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也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备案价上浮、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很多具体的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地产项目中,像被动窗技术、环能新风一体机技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提升的体系、气密性和无热桥技术、太阳能热水和光伏技术都逐渐越发成熟,可以应用到住宅建筑领域。随着普及推广,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量的增加会逐渐降低增量成本。因此,像零舍这样的节能舒适、近零能耗的建筑是值得在居住建筑中推广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住进既舒适又节能的高品质住宅。


天友零舍(乡建改造项目)




# 地建师对话 赵戈平

DJSER

赵戈平 | BRE英国建筑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


-

地建师: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之一,在中国市场推广和应用的情况如何?


赵戈平:BREEAM是BRE英国建筑研究院于1990年推出的全球首个绿色建筑标准评价体系,也是全球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一,目前全球有超过60万幢建筑完成了BREEAM认证,另有超过230万幢建筑已申请了认证,在中国BREEAM认证的建筑覆盖了49座城市,项目数量连续数年保持每年30%稳步增长,预计未来认证需求将持续旺盛。

近年来,中国很多头部企业高瞻远瞩,在双碳目标出台之前已意识到建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例如早在2010年就将绿色人居作为发展愿景的金茂,作为国内首批提出“绿色建筑新发展”理念的开发商,中国金茂将BREEAM绿色体系全面贯穿到绿色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内。旗下高端系列金茂府住宅项目均达到BREEAM认证三星及以上级别。


BRE中国另一开发商伙伴朗诗集团在16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绿色差异化发展战略,在BREEAM In-Use V6认证标准推出后,朗诗绿色生活敏锐捕捉到该评估体系对改善社区绿色运营的巨大价值,因此率先推动上海朗诗虹桥绿郡参加认证评估,成为全球首个通过BREEAM In-Use V6认证的住宅项目。


近日,BRE与旭辉集团在上海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绿色+地产”领域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与ESG理念在中国的推广。位于杭州的旭辉都会山项目是中国首个获得BREEAM设计、建成阶段双四星认证的新建住宅项目,这意味着该项目的绿色建筑表现位列全球前10%。旭辉集团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BREEAM奖项的开发商。


许多案例都表明,BREEAM体系经过近几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推广,正受到越来越多奉行绿色理念的房企接纳与应用,未来BRE也期待与更多伙伴一起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为地产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共同努力。


-

地建师:BREEAM、LEED、WELL、中国绿建标准是共存还是竞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赵戈平:与其他市场化的绿色建筑标准相比,BRE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其实承接着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美好愿景与合作,无论是14年李克强总理拜访BRE英国总部创新园区,还是中英两国之间高规格的建筑物理环境研究课题合作,BRE一直以来都与中国政府合作紧密。BRE于2019年初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共同启动了绿色建筑国际双认证,以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英国BREEAM的融合为起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和BREEAM建筑评价体系为基础,深度地开展标准对比和联合认证,同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还与BRE合作课题“一带一路的绿建技术和协作机制的标准研究”。



BREEAM评估体系作为全球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被赋予“百科全书”的称号,因其内容最完善覆盖面最广,并且一直以来都以"因地制宜、平衡效益"为核心理念,这也使它成为全球唯一兼具"国际化"和"本地化"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因此成为描述建筑物理环境性能最权威的国际标准。事实上,针对英国本土以外的评估项目,BRE会在BREEAM体系的支撑下再严格考察项目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后开发适用于当地项目的评估标准。


BRE英国总部创新园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是创新发展的未来,绿色设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手段,是启动绿色发展的第一杠杆,大力发展绿色设计将极大促进和加快实现碳中和的进程。


点击查看:全球设计机构共赴「绿色低碳」



文章审校:张璋

协同编辑:徐一鸣、尹荣、侯洁旎、薛幸子




往期推荐

100个不容错过「城市再生」案例

50位建筑师畅谈「城市再生」

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思考新科技

谁能动TOD市场的奶酪?

谈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50个医养项目

培养世界公民的灵魂,从学校开始

全球设计机构共赴「绿色低碳」

激活乡村、保护文脉、尊重自然

口袋公园:钢筋水泥中的心灵慰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生一「私宅」



关于地建师DJSER


地建师,是地产建筑师的简称,英文:DJSER。成立于2014年。
旨在汇聚行业精英,共同发现海内外优秀项目,品鉴设计之美!

地建师主要任务是促进行业交流、组织专题培训、项目评奖、组织专业的会议与展览。旗下高品质系列活动:CREDAWARD地产设计大奖·中国、DDF地建师设计节(原地建师大会)、CREDesign共享荟、曈学荟等获得行业高度赞誉。


021-5270 7268

info@zamch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